1)章八四 炼铁与铸炮_七海扬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开造船厂的李明勋沿着煤渣铺就的道路,一路向北而去。进入了一个新近规划的工坊区。

  这片偏僻的区域分布着社团发展的危险品工场,比如火药工坊、铸炮厂和军械厂。

  得到商社高层支持的炮厂占有比较大的面积,而火药作坊和军械厂因为扩军的需求,也正在进行扩建活动,只有前不久新设立的炼铁厂,正在进行搬迁。

  从李明轩的个人角度来说建立规模化的炼铁工业,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一切还是要从实际情况考虑,至少商社的高层对于炼铁厂的态度一直就是不温不热。

  原因其实很简单,商社已经具备了香港这样一个据点,完全可以从广东获取质优价廉的佛山铁。因为广东的炼铁使用的是木炭,而非高硫的煤炭,所以质量一直高于明国的其他地方,广东铸造的火炮也一直是大明王朝军队的首选。

  对于林诚等人来说,建立自己的炼铁工业确实可以降低钢铁方面的成本,但是这个优点并不那么迫切,甚至有人以为与其花费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炼铁中去不如把各种铁质物品的售卖价格提升上去,一样可以获得利润。如果不是很难在广东成规模的购买到军械武器,那军械厂和锻造厂也不会得到商社高层的支持。

  社团拥有的炼铁厂,冶炼出来的铁锭质量和价格都比不上从广东直接购入,自然而然就被视为鸡肋。

  商社发展炼铁锻造的行业的最大阻力,就在来源于广东佛山这个闻名天下的冶铁中心。

  在台湾钢铁工业发展受限且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李明勋决定把社团的冶炼中心放在遥远北方的库页岛。那里的露天铁矿已经处于开采的状态,而漫山遍野的丛林也可以提供比较好的燃料。当然大规模的冶铁还是使用煤炭,而这种资源在库页岛上也并不缺乏。

  更为关键的是库页岛周围存在着朝鲜和日本两个缺乏铁资源的巨大市场。就以日本为例,即便是到了18世纪日本没有成规模的炼制钢铁,其国内所需的铁制品,一般都是从海外进口而来。即便是库页岛一开始只能出产最低劣的块炼铁,对于日本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资源。正因为如此,李明勋和商社的高层商议之后,决定对商社目前的炼铁厂进行整体搬迁,从广东招募来的冶铁工匠,随着部分设备装船转运到库页岛。

  炼铁厂里一片忙碌,工匠们指挥劳工拆卸各类工具,而厂主沈泉看着自己努力近半年的成果被大卸八块,这个六尺汉子忍不住哭了出来。

  沈泉祖籍南直隶六安,前些年老家献贼过境,携家带口到了江阴讨生活,凭借炼铁锻铁的手艺,在原来钱锦手下倒也混得肚圆,因为是第一批全家迁到台湾的,手艺又好,颇受李明勋赏识,得以执掌炼铁厂。

  沈泉倒也不负所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