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一章 我要做第二个隋炀帝_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夜,萧让又是喝多了,然后他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他不知道的是,等他这一个梦醒来,泾国的天,才真的是要变了。

  他是喝多了,本想着小解,但是因为晃晃悠悠,直接栽倒在了地上。

  因为他说过,没有传唤,别人不可以进来。

  所以,他倒下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些也是喝的醉醺醺的女人。

  他们见到萧让摔倒,还在笑呵呵的说着,你们看,大王摔倒了。

  萧让失去了直觉,然后只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无尽的深渊黑洞。

  他想要跑出来,但是却怎么也跑不出来。

  他害怕,惊恐,但是却都是无济于事。

  然后他在睡梦之中继续昏倒了,之后就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在梦中梦里面,他站在一个恢宏的镜子前面,而镜子里面的场景,俨然也是古代的什么时候。

  而他,可以真切的看着里面发生的什么事情。

  他慢慢的打量着,居然发现,这是关于隋炀帝杨广的生平记录。

  就像是一个电影屏幕一样,在演义着杨广的一生。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梦到这些,不知道为什么会是隋炀帝,难道是因为,自己最近最想着要做隋炀帝第二吗?

  人们都知道,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隋书》,是由唐太宗敕诏秘书监魏征主编,编撰者都是由隋入唐的文士,对隋炀帝事迹史实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不可谓知之不深,修史态度亦不可谓不认真。

  但他们都已是唐朝忠实臣子,动不动就宣言“亡隋之辙,殷鉴不远”,主编魏征更参加过推翻隋炀帝统治的隋末农民起义,又是唐太宗的贞观名臣。

  既然唐初君臣论政的核心是“以隋为鉴”,修史者主观上的政治倾向性已根深蒂固,他们站在官方立场,极力突出隋炀帝的荒淫昏暴,标榜李唐的无量功德,在修史材料的取舍上

  就可能有意无意地偏离史实,其对隋炀帝怀有某种政治上的偏见也是可想而知的。

  又据史书记载,唐武德四年(621)五月平定洛阳王世充,“收其

  图籍,溯河西上,多有沉没。

  后来修史者不是凭藉第一手资料,而是更多地搀杂进了道听途说的野史传闻,使历史不自觉地遭到歪曲。

  再有宋人司马光主编的大型政治史《资治通鉴》,其中《隋纪》更收集了不少《隋书》以外的资料。司马光著书的宗旨是借历史教训以“资帝王之治”,政治倾向性更加鲜明。

  他不仅寓褒贬善恶于

  叙事之中,又大量引用不可靠的杜宝《大业杂记》等唐初人的杂记小说,通过取舍和选择史料的手法,把唐初人对隋炀帝的丑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正史如此,野史小说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旧史对隋炀帝的记叙描写有很大的失真失实。

  “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