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4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_重生后我成了大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4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有一位文人曾如此说,正因为有了诗词,我才知道花是怎样的盛开,雪是如何的飞卷,高山如何的巍峨,溪水如何的流畅,风带来了多少的温柔,月映照了多少的悲伤

  华夏是一个爱诗的国度,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凡夫走卒,诗词文化深深的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是我们血脉传承的浪漫。

  屋内的老人们都曾在自己的武侠小说中写下了诗词,用诗词去诉说过各自心中江湖的侠义浪漫。

  同样,对于好的诗词,他们也会如同香茶美酒一样去品赏。

  在听到第一段的时候,赵寿生的眼睛就已然一亮。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自古以来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提及赵客,想到的就是侠客,这在两个世界是一样的。

  而这四句所描绘的是侠客身上的装束,头系着专属的武缨,腰剑佩着雪亮的弯刀,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飞驰

  虽说写物而不写人,但诗词的魅力就是如此,明面用夸张的笔墨写物,实际上却勾勒出了一个侠客的形象。

  仔细读来,侠客的气势,风貌已经活生生的浮现在你的眼前了。

  在赵寿生脑海中浮现的是自己书中的主角,玉昆仑。

  玉昆仑的初出江湖的时候,就是一人一刀一剑,身着白衣配白马,豪纵长歌,慷慨激昂,至此登场!

  “好文笔!”

  赵寿生当即在心中称赞了一声。

  紧接着是第二段,“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既然是侠客,行走江湖的时候肯定是要行侠仗义的,遇到不平之事,拔剑杀人乃是常事。

  第一句说的是这位少年侠客武艺盖世,十步之内就便可斩杀敌人。

  第二句“千里不留行”,赵寿生初会意以为是侠客惩恶扬善之后就离开了,没有留下行踪,蕴意侠客行事低调,不图名利。

  可在听到后两句的时候,就觉得对不上了,很明显后两句也是称赞侠客不图名利的高尚人格。

  这前后意思不可能是一样的,这就重复了,陈天弘虽是个孩子,但在诗词上的造诣不输于其他诗词大家,怎么可能会露有如此的瑕疵。

  赵寿生在心里又好好的斟酌了一下,终于明白了正确的意思,“千里不留行”,应该还是形容侠客的武艺,可以横行千里,无人可挡。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谦逊,低调不错,这才是真正的侠义之客。天弘这孩子对侠义的理解,三观很正.”

  赵寿生再次看向陈天弘的眼神中,已然没有了黯然之色,取而代之的欣慰。

  接着是第三段,“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而这四句就显现出华夏汉字的特殊了,胸中没点文化,还真听不出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